新媒体运营|如何绘制清晰的用户画像?
做用户运营最关键的部分是用户画像的绘制,只有真正将用户分析透彻之后才能做出最正确的运营手段,今天365微信编辑器小编就来跟大伙儿聊一聊用户画像的绘制过程吧。
用户画像又叫用户角色,对目标用户进行描绘,分析用户诉求确定设施方向,方便展开后期的运营工作。
用户画像是新媒体运营的起点,如何绘制清晰的用户画像呢?先来做好几件事情。
提炼用户标签,用故事描述用户画像。
绕开画像误区,防止从源头上出错。
提炼用户标签,用故事描述用户画像
提炼用户标签即利用若干个关键词来描述用户基本特征。标签是画像的轮廓,有了用户标签,用户画像就有了基本框架。
简单来说,提炼用户画像就是针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循环研究过程。
WHO:谁是我们的用户?分析固定属性。
WHERE:哪里有用户?分析用户路径。
WHAT:用户在做什么?分析用户场景
因此,提炼用户标签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描述:
用户标签=固定属性+用户路径+用户场景
用户的固定属性也可以理解为基本特征,比如年龄、职业、性别、学历等,这种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的因素。
用户路径也就是分析用户的浏览喜好,比如经常使用微信还是QQ,网购一般用哪个电商平台等。
用场景也就是用户在特点时间的动作。比如上下班路上,起床、睡觉前等。
通过研究用户固定属性、用户路径和用户场景之后,找出关键词,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用户标签。
不过,用户标签只是用户画像的中间过程,呈现的只是用户画像的基本轮廓,而不是的画像结果。新媒体运营者需要在用户标签的基础上进行画像描述,以呈现完整的用户特征。
描述用户画像看起来只是一个写作文或写剧本的过程,按照标签进行文字延展。但是在具体描述时,需要做到完整化、细节化。完整化即用户行为全过程完整表述,不能人为地跳过一些步骤;细节化即具体描述用户数场景,不可以一笔带过。
绕开画像误区,防止从源头上出错
使用不恰当的用户画像方法,不但无法获得准确的用户画像,反而会造成用户运营工作的整体跑偏。因此,运营者需要绕开用户画像的误区。
代入画像的常见错误做法共三个,包括提问式画像、大数据手段画像及代入式画像。
提问式画像
提问式画像即运用问答的方式主获得用户的真正信息,勾勒目标用户形像。并且得到的全是用户的真正信息,但实际上用户画像极有可能出現导向性问題。
某一方面,提问者(新媒体运营者)假如将问題选项带有选择性或过于封闭性,回答者(用户)的回复将受限制。
举个例子:
明确提出“你在下班路上喜爱听歌还是听评书”回答者将会从“听歌”和“听评书”里挑选一个:实际上用户的具体情况可能是听英语单词,因为没有此选项,用户只能二选一。
而另一方面,回答者(用户)的回复受其知识水准、过往经历的限制,不一定代表其真正感受。
举个例子:
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.福特曾说过:“假如最初问消费者她们想要什么,她们会告诉我‘要-匹更快的马'!”换句话说,假如亨利.福特运用提问式画像去研究用户需求,恐怕福特汽车就不可能出現了。
大数据手段画像
大数据手段画像即借助百度指数、微指数等互联网大数据手段,发掘用户属性,做到目标用户画像。
但大数据手段画像只对一部分公司适用。针对生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本身,可以用大数据手段进行用户画像。
但针对非生产数据的公司,通常不可以真接使用大数据手段进行画像。
某一方面,大数据手段不具备完整层面,百度指数只代表行业搜索大数据手段,微指数只代表行业讨论大数据手段,微信指数只代表事件热度大数据手段。
而另一方面,行业大数据手段不代表企业大数据,每一家公司的粉丝或消费者都有其独特性,不能用全部网民的网络行为来代表公司用户的互联网特征。
因此,新媒体营销者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,决定是否使用大数据手段进行画像。
代入式画像
代人式画像即新媒体营销者将自己或团队的日常行为进行系统分析,研究自己的.上网时间、浏览喜好、常用软件等,尝试将自己或团队的特征提炼并代人用户特征,进行用户画像。
代入式画像的最大问題在于新媒体营销者不等于用户。
同一个行业、身份或者一个地区的用户,在细节上也可能存在千差万别的。代人式方法最终得到的只是运营者自身的画像,而非用户画像。
做好用户画像,后期的新媒体营销工作更有针对性,运营方向更明确。